南阳医专防震、防空应急
演练活动方案
地震是人类不可避免的重大灾害,因此,我们要对地震灾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要掌握一定的防御地震灾害的知识和防御技能。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观念,提高师生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做到沉着冷静、合理有序地疏散逃生,正确实施自救互救,避免或降低地震灾害对师生的生命伤害,根据市政府部署,校党委决定组织一次地震应急演练。为使演练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制定南阳医专防震、防空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本方案模拟南阳市发生6.5级地震。
演练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震时紧急避险;
第二部分震后紧急疏散;
第三部分震后救援。
演练地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校区
演练目的:
⑴增强我校的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⑵提高逃生、自救、互救技能;
⑶增强学校各部门协调救援能力。
一.灾情设置
(一)灾害发生时间
灾害发生2013年5月4日上午9时58分,正值学生上课期间。
(二)灾害的性质
南阳市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心位于南阳区以南二十公里,北纬34度40分,东经112度21分,震源深度15公里处;灾害发生时东南风4级,温度15—25℃。
(三)地震发生时的征状及震后造成的破坏
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物急剧晃动,部分房屋倒塌;师生多集中于1、2、3、4号教学楼,部分师生受伤,急需进行抢救;部分师生被困,极度恐惶,急待救援、疏散。
二、演练组织
成立防震、防空演练指挥部
指 挥 长: 方家选
副指挥长:徐持华 郭万周
成 员:校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总务处、学生生活服务中心、附属医院、相关系、院(部)负责人。
任 务:制定演练方案、准备器材物资、进行演习前的练习和演习的组织和现场指挥。
三、演练场地及参演练人员
(一)演练场地
演练的主要场地为:1号教学楼的304、305、405、501教室;2号教学楼的201、202、301教室;3号教学楼的202、203、402教室;4号教学楼107、202、203教室;音乐喷泉广场为临时集结地;图书馆楼前主席台为观摩台。
(二)参演人员安排
参演人员为学生1350人、教职工56人。中医系学生200名、教师10名;针骨系学生100人、教师5人;护理系学生400名、教师15名;医技系学生200人、教师5人;卫生管理系学生50人、教师3人;国际教育学院学生100人、教师3人;临床系学生300人、教师10人。
(三)参演场地分配
1号教学楼的501、405教室和304、305教室安排中医系、针骨系学生300人,教师刘怀东、燕远伟等15人,共计315人;
2号教学楼的102、103、202、303教室安排护理系学生400人,教师闫珂等15人,共计415人;
3号教学楼的202、203、204、205教室和402、403教室安排医技系、国际教育学院学生400人,教师倪立、习茵等8人,共计408人;
4号教学楼102、202、203教室和107教室安排临床系、卫生管理系学生350人,教师邢献坤、何伟峰等13人,共计353人。
四、演练流程及时间划分
(一)演前准备
1、9时30分:全体参演人员集合,进入演练场地;
2、9时35分:全体参演人按场地划分,到达演练地点。
(二)演练启动仪式
9时57分20秒:演练开始,副指挥长向指挥长报告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防震、防空演练工作准备完毕,请示指挥长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副指挥长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同志,南阳医专防震、防空演练准备完毕,请指示!” 指挥长:“演练开始!” 副指挥长:“是!拉响警报,演练开始!”)
(三)演练流程
1、拉响警报。9时58分00秒:启动防震、防空警报(警报鸣长2分钟),告知地震灾害发生。
2、紧急避险。9时58分00秒:各部位参演师生,在所在的演练部位进行紧急避险演练。(各演练部位的辅导员向学生讲:“同学们,发生地震了,紧急避险!”;避险动作见避险动作要领)
3、紧急疏散。9时59分00秒:紧急避险1分钟后,辅导员带领本小组学生迅速撒离现场,沿疏散通道疏散到音乐喷泉广场划定区域内(其间有师生相互搀扶、背抬等自救动作)。(各演练部位的辅导员讲:“同学们,紧急疏散!”;撒离动作见紧急疏散要求)。
4、自救互救。10时03分00秒:参演师生迅速进行自救互救,对受重伤学生进行紧急抢救,。
5、清查人员。10时04分00秒:各组带队的辅导员清查人员(包括应到、实到、受伤、失踪人数),向学生处长报告,学生处长统计后向校长报告。(报告词:辅导员:“学生处长同志,震后我班学生应到x名,实到X名,失踪X名,X名学生受伤”。学生处长:“指挥长同志,震后我校学生应到1300名,实到1294名,无学生失踪,4名学生受伤,6名学生被困。”)
6、急救、救援。方校长下达救援命令。(方校长:“立即实施救援。”)10时05分00秒:消防支队云梯车和消防车(4辆)在实验楼南侧进行灭火演练,救援6名被困学生;救护车(2辆)分别从2号教学楼北侧道路开到图书馆前现场进行专业急救,随后将重伤人员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7、演练结束。10时08分00秒:(副指挥长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同志,演练已按预定科目进行完毕,请指示!” 指挥长:“演练结束!” 副指挥长“是!”并发出信号,演练结束。)
演练总时间为10分钟。
演练结束后,副指挥长发出集合指令,参演师生由各系整队有序进入图书馆前指定位置。
8、演练总结。进行授旗、赠书、领导总结讲话。(活动结束)
五.楼宇疏散通道设定
(一)1号教学楼疏散通道:被困人员在教师指挥下由走廊向东西两侧楼梯下楼出西门沿指定线路向广场集结。
(二)2号教学楼疏散通道:被困人员在教师指挥下由走廊向东西两侧楼梯下楼出东门沿指定线路向广场集结。
(三)3号教学楼疏散通道:被困人员在教师指挥下由走廊向东西两侧楼梯下楼出西门沿指定线路向广场集结。
(四)4号教学楼疏散通道:被困人员在教师指挥下由走廊向东西两侧楼梯下楼出东门沿指定线路向广场集结。
(五)在疏散途中要尽可能的避开建筑物或尽可能远离建筑物,按照各楼道内的安全通道标志进行疏散。
(具体要求参看附件)
南阳医专保卫处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目录
附件1:演练相关单位任务分解
附件2:紧急避险(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附件3:学生演练实施方案
附件4:紧急疏散动作要求
附件5:医疗救护(自救互救)
附件:1
演练相关单位任务分解
一、宣传部:演练中抗震救灾氛围的营造、抗震救护知识的宣传对外宣传的协调。
二.校办公室:来宾接待、演练观摩台及会场的布置、会务准备。
三、保卫处:演练方案的制定,划分音乐喷泉广场学生临时集结场地;协助学生处组织学生演练、演习,统一协调演习中的有关事宜。
四、学生处:演练前的培训、演练和演练中学生的组织。
五、总务处:准备演练中使用的器材,保障演练时的电力供应。
六.参演单位:护理系、临床系、中医系、医技系、针骨系、卫管系、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处工作人员、团委工作人员负责参演的人员组织和调配。
七.网络中心:全程摄象和拍照,制作地震应急演练电视短片。
八、学生生活服务中心:负责演练前后的卫生保洁工作。
附件:2
紧急避险(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指挥部发出“地震”信号,上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同学们,发生地震了,紧急避险!”,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课桌边、教室墙角,尽量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衣物、书包书本等物保护头部;最后一排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
1、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2、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3、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4、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5、在教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附件:3
学生演练实施方案
一、组织参加人员(共1350名学生)
中医系:200名学生,一号教学楼;
针骨系:100名学生,一号教学楼;
护理系:400名学生,二号教学楼;
医技系:200名学生,三号教学楼;
卫生管理系:50名学生,三号教学楼;
国际教育学院:100名学生,三号教学楼;
临床系;300名学生,四号教学楼。
参与教师由系、院(部)根据实际自定。
二、准备工作
1、确定相关系、院(部)参加演练的学生班级;
3、打开各教室的两个门;打开教学楼的所有通道;
4、演练前按学校的要求进行1至2次的演练;
5、学生处、保卫处、相关系、院(部)组织人员现场指挥紧急疏散。
三、具体要求
1、1、2、3、4号教学楼师生全部向音乐喷泉广场紧急疏散;
2、紧急疏散结束后,师生在广场上对伤员进行救助演练;
3、自救与互救演练结束后各部门整队进行集合;
4、清点实到学生人数,以系为单位向学生处长报告,学生处长向总指挥报告,并请求急救、救援、灭火。
附件:4
紧急疏散动作要求
1、紧急避险1分钟后,当听到第二声警报,各演练部位的辅导员讲:“同学们,紧急疏散!”辅导员带领本小组学生迅速撒离现场,到音乐喷泉广场划定区域内。
2、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序向集结地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撤离。
3、撤离途中学生要用书包、衣物等物品护着头部,远离建筑物,跑步撤离。
4、撤离时辅导员要在指定的楼梯处、出口处、过道处维持秩序,指导撤离,确保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5、撤离时组织学生搀扶、背抬受伤的学生一起撤离。
附件:5
医疗救护(自救互救)
1、救护要领:
(1)房屋倒塌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头颅、胸腹、四肢、脊柱等受伤需要及时救护。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首先要清除掉口鼻腔中的泥土,保护呼吸道通畅,迅速转送医院。
(2)休克伤员平卧,尽量减少搬动。地震造成的休克往往伴胸腹外伤,要迅速转送医院。
(3)开放伤快迅清除伤口周围泥土,用敷料或其它洁净物品包扎、止血。地震造成开放伤口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发生率很高,应尽快送医院彻底清创,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4)四肢骨折选择一切可利用的方法进行妥善固定后迅速转送医院。
(5)脊柱骨折现场不易发现。因此,搬动和转送时要格外注意。颈椎骨折搬动时要保持头部与身体轴线一致;胸腰椎骨折搬动时身体保持平直,防止脊髓损伤。有截瘫时同样要按上述方法搬动,防止加重脊髓损伤。颈骨折要围领等方法固定。所有脊柱骨折都要用平板搬运。途中要将伤员与平板之间用宽带妥善固定,尽量减少颠簸对骨髓造成的损伤。
2、急救时的注意事项
(1)保持冷静,忙而下乱,有效地指挥现场急救。
(2)分清轻重缓急,分别对伤员进行救护和转送。
(3)怀疑有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时,不应让伤员试行行走,以免加重损伤。
(4)脊柱骨折伤员一定用木板搬运,不能用帆布等软担架搬运,防止脊髓损伤加重。
一位救护员采取的方法:
①扶行法:适宜清醒伤病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能自己行走的伤病者。方法:救护者站在身旁,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病者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背后,搀扶行走。
②背负法: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伤病者。方法:救护者朝向伤病者蹲下,让伤员将双臂从救护员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救护员抓住伤病者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爬行法:适用清醒或昏迷伤者。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的环境下。
④抱持法:适于年幼伤病者,体轻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方法:救护者蹲在伤病者的一侧,面向伤员,一只手放在伤病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者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伤病者。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两位救护员采取的方法:
①轿杠式:适用清醒伤病者。方法: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已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腕,然后,蹲下让伤病者将两上肢分别放到两名救护者的颈后,再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两名救护者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②双人拉车式:适于意识不清的伤病者。方法:将伤病者移上椅子、担架或在狭窄地方搬运伤者。两名救护者,一人站在伤病者的背后将两手从伤病者腋征插入,把伤病者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再抓住伤病者的手腕,把伤病者抱在怀里,另一人反身站在伤病者两腿中间将伤病者两腿抬起,两名救护者一前一后地行走。